查看原文
其他

【回族人物】虎嵩山与吴忠中阿师范学校

虎云函 西安回坊 2021-03-15

虎嵩山与吴忠中阿师范学校


虎嵩山


  虎嵩山(1879-1955),名镇林,教名赛尔敦丁,回族,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人,曾先后在宁夏同心、固原、银川、吴忠,湖南常德,甘肃临夏、平凉等地清真寺任教长,1925年朝觐。担任过宁夏(银川)私立中阿学校副校长、吴忠中阿师范学校校长及西海固回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等职。

  虎嵩山一生经历了清末、民国及新中国成立初期几个重要历史时期,他的一生充满了曲折与奋斗,也取得了成功及辉煌,他是一位宁夏伊斯兰教近现代史中的代表性人物。


  现代研究学者将虎嵩山与王宽、哈德成、王静斋、马松亭、达浦生、庞士谦、马以愚、马坚及纳训10人(西北地区仅虎嵩山一人)列为 “近代中国穆斯林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推动者” 、是居于 “宗教与学术前列的一代高层次文化层面上的知名学者、阿訇。” 公认他是一位中国伊斯兰教著名经学家、教育家、改革家和社会活动家。


一 、虎嵩山

  虎嵩山是一位伊斯兰教经学家。他一生潜心致力于伊斯兰经学研究,用他广博的阿拉伯文、波斯文及伊斯兰教经学知识,翻译编著了大量经训典籍及教材书籍,出版了10多本经学教材辞典注释及研究著作,留下了上百万字的手稿,主要有《月论释难》、《新月问题的研究》、《阿文教科(两部)》、《伊斯兰教三字课本》、《拜功之理》、《波文之源》、《默克图布注释》、《候赛尼大辞典》以及《米什卡提》等。这在当时中国西北成千上万的阿訇中是寥寥无几的。

  虎嵩山也是一位穆斯林教育家。他一生大力兴教办学,倡导 “中阿并重” ,在宁夏地区率先提出将汉语教学引入经堂教育。他积极投身穆斯林新文化运动,到处兴学办校,大兴新式回族教育,提倡在经堂教育应中阿并重,曾创办固原三营镇中亚学校、同心大寺中阿小学等学校,他在国民党八十一军军长马鸿宾及宁夏省政府主席马鸿逵等军政人物的支持下,在宁夏各地大力开办中阿学校,创办了宁夏穆斯林最高学府宁夏私立中阿学校及吴忠中阿师范等学校,广纳省内外著名学者来校讲学任教,吸收省内外各地各派青年来帐下求学,苦心培养人才数十载而不懈,培养出了大量中阿兼通的穆斯林人才,并大开著书立说之风,编辑出版了一批经学教材及研究著作,使宁夏的穆斯林教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西北不少中阿兼通之阿林皆出其门下。他的学生遍布西北、中原及大江南北,从江苏到新疆,从北京到云南,从海内到海外,广泛活跃在教务、教育、政治和学术研究等领域,其弟子其中人才辈出,不少人后来成为当地或全国及海外伊斯兰教界和文化界的著名人物,其中如早年学生北京大学阿拉伯语教授马坚、中年学生宁夏著名阿訇马福龙、晚年学生中国伊协副会长兼秘书长马贤等都是全国著名学者。


  虎嵩山还是一位宗教改革家。他受清末中国伊斯兰教维新改革派伊赫瓦尼的影响,对于中国伊斯兰教世俗生活中由于受落后风俗影响而产生的一些不符合教法的陈规陋习进行了多项改革,他倡导 “遵经革俗,凭经立教” ,并致力于温和传教,呼吁加强民族和教派间团结,团结和尊重其他教派,提出 “互相尊重,各干各得” ,使伊赫瓦尼在宁夏获得迅猛发展,他也成为宁夏、陇东地区依赫瓦尼教派的一位主要代表人物。


  虎嵩山又是一位爱国爱教的社会活动家。他年轻时在朝觐途中看到中国人由于国穷民弱受到列强欺辱,加上受 “五四” 后新文化运动的影响,遂立志并投身回族教育,以提高民众素质。抗战期间他呼吁抗日救亡,支持学生及回族民众参加抗日救亡活动,提出 “天下兴亡,穆民有责” ,他编写的 “抗日祈祷词” 由于表达了西北穆斯林大众抗日救国的爱国热情因而被广泛传播。新中国成立后又积极协助人民政府开展各项工作,倡导践行民族团结和教派团结,并出任中国回民文化协进会委员及西海固回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等职。


  改革开放以后,对虎嵩山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史学界的重视,他的事迹被《中国大百科全书》《大辞海》《宁夏百科全书》《宁夏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辅助读本》《宁夏古今名人故事》等100多部辞书及书刊收录,宁夏同心县政府举办了 “纪念虎嵩山大阿訇归真50周年” 会议,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中国穆斯林》杂志为他出版了纪念专辑,宁夏大学还组织了对他的专题研究,汉族青年教师狄良川博士编著的《虎嵩山思想研究》专著即将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


二、吴忠办学

  从1937年在吴忠创办中阿讲习所及1938年创办吴忠中阿师范学校,到1942年,虎嵩山在宁夏吴忠度过了6年的岁月。


  1938年8月,宁夏省政府主席马鸿逵和虎嵩山再度合作,在吴忠创办了吴忠中阿师范学校,聘请虎嵩山担任校长,这次合作推动了宁夏伊斯兰教经堂教育的蓬勃发展,并带动了宁夏回族文化、出版、教育业的一度繁荣,更重要的是为宁夏培养出了一大批中阿兼通的回族知识分子及伊斯兰教职人员,其影响波及西北及全国穆斯林社会,虎嵩山在办学期间编著出版的一些经书及教材至今仍在各地寺院广泛流传。

    吴忠县,时称吴忠堡,位于银川南部60公里处的黄河灌溉区平原上,与银川隔河相望。自古农业发达,商业繁华,是宁夏的鱼米之乡。吴忠又是宁夏穆斯林的聚居地之一,县城内原有清真寺五座,即南寺、北寺、东寺、西大寺和吴南大寺。各类人才聚集,经堂教育盛行。1937年,虎嵩山在吴忠创办中阿讲习所并任所长。1938年,吴忠回族上层人士何义江、李凤藻、马全良、杨福寿、杨福广、马南轩等人接受马鸿逵堂兄马鸿宾的支持资助,在县城中心又修建一座清真寺,称 “中大寺” ,聘请虎嵩山任教长。虎嵩山一到任,即有马福龙等一批昔日宁夏私立中阿学校的学生前来投奔求学,虎嵩山也打算在此地再次办学。1938年8月,由马鸿逵资助的  “吴忠中阿师范学校” 在中寺正式开办,由虎嵩山出任校长,马鸿逵任董事长,李凤藻和马全良任副董事长,何义江、苏杰三、马南轩及马明生等人任董事。董事会下设庶务及会计各一人。办学经费由马鸿逵、李凤藻及当地富裕回族何义江、杨福寿、杨福广、丁纪祖、马月波、马明生、李建中、李建邦等人捐助。校长虎嵩山兼任阿文教师。经广大穆斯林和董事会商定,聘请王自忠阿訇任阿语教导主任,聘请李成忠、闵生芝、杨文华、夏文选、张学明等任阿语教员;聘请河北人金玉书任中文教导主任兼任国文课教师(后河北人金文焕、河南人张竹书相继接任),聘请苏盛华、水温之、丁友仁等任中文教员。


 招生范围:第一、二年面向本省,后来扩展为西北和全国。

  学校设研究班一个、普通班甲、乙、丙三个。研究班招收中青年穿衣阿訇(己在清真寺学习毕业者)30名,普通班招收有一定汉文基础的青年满拉(寺院学员)及青年学生共80名,学制一律三年。

  所授课程为:研究班讲授《鲁哈百扬》(又译为《若海百洋》,一本大部头的古兰经注)、《嘎最》(阿文《拜达威古兰经注解释义》)、波斯文《候赛尼古兰经注》、《默克图布》(苏非主义哲学著作)、《凯俩目》(教义学即认主学)。普通班讲授《满俩》(阿文文法学)、《白亚尼》(阿文修辞学)、《者俩来尼》(阿文古兰经浅释)、《伟嘎业》(教法学)等。中文课分甲乙两班,甲班授国文、公民、历史、地理、伦理学、自然科学、常识、《天方典礼》、《天方性理》、《至圣实录》等;乙班授国文、公民、算术、自然科学、至圣穆罕默德传记等。

  听到虎阿訇又在吴忠开帐办学,一些回族青年纷纷前来报考。在他主持下,吴忠中阿师范学校虽然只经五年多时间,但教学成绩斐然,为宁夏伊斯兰教育的改革振兴及回族教育的发展造就了一大批新型人才。如研究班的学生周生清、丁育三(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同心县副县长)、李国华、马金库、李盛华、杨廷祺、吴明德、马成才、李跃三、马宗骥、张学明、杨玉玺(曾任宁夏贺兰县副县长)等人,普通班学生马福龙(新中国成立后曾任银川新华寺教长)、虎学良(曾任平凉市政协副主席)、冶正纲(曾任惠农县副县长)、马昆山(曾任银川市副市长)、罗明道(曾任固原县副县长)、马明基(曾任青海省西宁市副市长)、马维祺(曾任贺兰县人大副主任)、白孝(曾任台湾省回教会常务理事)、纪玉清(曾任宁夏伊协委员)、金秉铎(曾任银南地区宗教局副局长)盖世明(曾任河南省伊协会长)、葛维礼(曾任江苏省伊协副会长)等人。不少学生后来都成为宁夏回族各界的优秀人物,少数散居在台湾及海外。


  按照吴忠中阿学校的模式,马鸿逵在宁夏各地又陆续举办了多所中阿学校。到1940年,全省中阿学校共达到24所,其中高级中阿学校2所,分别设在银川和吴忠,其余22所初级中阿学校遍布宁夏各地,在校学生最多时达1000多人,使宁夏的中阿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况。其中吴忠中阿师范学校研究班学员的毕业典礼还同 “中国回教协会宁夏省分会扩大会议” 合并举行,一时人才济济,盛况空前。到1944年,吴忠中阿师范学校及讲习所共计毕业高级五班、初级七班,人数共计二百多名。

  吴忠中阿师范学校在办学几年中,虽编制及人员几经变更,但学校始终有一批学识较高的教师队伍,教学安排井然有序,课程进度始终坚持按原计划进行。校长虎嵩山学识渊博,为人宽厚,对学生循循善诱,善于团结,对学生不论其来自哪个教派、家境如何,也不论其程度高低、出身尊卑,一律一视同仁,宁夏各教派的青年都纷纷前来求学。而虎嵩山与马坚当年的师生之谊更为同学们所尊重。当时马坚先生刚从埃及爱资哈尔大学留学归来,正在昆明及上海等地从事教学、主编《云南清真铎报》及《古兰经》的翻译等工作,在全国穆斯林青年中声誉很高,他十年前在固原三营投奔虎嵩山学习时的情况以及他的治学方法和生活态度也在同学中广泛传颂,深得全校学生的仰慕,很多学生都将马坚引为学兄,立志要走马坚的求学之路, “到爱资哈尔大学去留学!” 成了很多同学的美好追求。大家以天下为己任,以民族为重托,对振兴回族教育,发展民族文化充满了激情与憧憬,学校里养成了一种求知好学的好学风。学员们勤奋学习博览群书,除了努力钻研阿文经典外,还大量阅读汉文古籍。通过学习,学员们普遍感到进步快、受益大,无论阿文还是中文都达到了较高水平。

  吴忠中阿师范学校的举办及一大批中阿兼通人才的云集,学术上的相互交流及深入探讨,为这批穆斯林学者著书立说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以虎嵩山为代表的不少学者纷纷著书立说,一时蔚然成风,虎嵩山的很多著名著作都是在这个时期完成并付梓出版的。如《候赛尼注释》(即《候赛尼大辞典》)、《拜功之理》(虎嵩山讲授,苏盛华整理并序)、《阿文教科• 第二部》、《伊斯兰教三字课本》、《波文之源》、《默克图布注释》等,另有苏盛华的《伊斯兰教宗旨》及虎学良的《依玛尼问答实说》、《回教女子三字经》等。当时还从天津邀请来著名阿訇王静斋,由中阿学校首期毕业生马福龙等作为助手,在宁夏完成了《古兰经》(乙种本)的翻译和出版。

   学校开办的几年期间正值抗日战争时期,学生们经常通过出墙报、上街宣传、唱抗日歌曲等形式开展抗日救亡活动。虎嵩山在清真寺讲话和学校讲课时也经常宣传 “爱国属于信仰” 、 “国家兴亡,穆民有责” 等内容。他还用阿拉伯文和汉文写了一篇抗日祈祷词,石印在一张尺五见方的白纸上,分发到各地清真寺,希望各寺教长在每周五的聚礼之前高声朗读,向穆斯林大众广为宣传。他在这篇祈祷词中怒斥日本侵略者 “霸占我们的城市,杀害我们的人民” ,祈求真主 “援助我们的政府与国家,战胜我们的侵略者,消灭我们的敌人” , “给他们降临应得的惩罚!” 虎嵩山的这一举动,代表了宁夏和西北穆斯林群众爱国爱教、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的巨大热情。这也说明了当时的吴忠中阿师范学校不仅能致力于伊斯兰教知识的学习,也在密切关注国家危难及民族存亡的端正学风。


   虎嵩山以吴忠中阿学校为中心并在其前后多年的教学活动中所积极推行的这种新文化运动,以及他所倡导的 “遵经革俗,凭经立教” 的革新思想,推动了宁夏伊斯兰教界学术思想和回族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受到了当时一大批回族群众,特别是很多回族青年知识分子的支持和响应,并在各地的回族中产生了较大影响。他的一些学生在多年之后仍然深情地回忆起这段生活和在这所学校中所得到的知识。如马福龙阿訇1948年在《伊斯兰在宁夏》一文中写道: “虎大阿衡更为海内有数的名学者,学问渊博,讲学有方,‘工吾派’中衰,一般青年,多投其门下,受其化雨,现在黄河两岸,及盐同山地的阿衡,多出其门下,此老中阿兼通,译著者也多,堪为穆民之名师。讲学数十年,人才辈出,而以主办中阿师范时为最盛,收效也颇广” 。1968年马福龙在狱中写下的长达10万字的回忆录《马福龙阿衡自述》中又写道: “虎嵩山大师,同心人,他不仅在西北,就在全国来说也是有数的阿林之一。过去说中国四大名阿林哈(哈德成)、达(达浦生)、王(王静斋)、马(马松亭),这只是指内地而言。其实中国的名阿林,何止这四位呢?嵩山大师不论在哪一方面都不弱于哈德成、达浦生。若单从讲学而言,实有过之而无不及,

  1940年8月,时任国民党教育部长的陈立夫来宁夏视察。陈出于国民党大汉族主义的成见,就 “中阿学校” 的名称向马鸿逵提出质疑。马鸿逵只好将各地中阿学校一律改名为 “宁夏省阿訇教义国文讲习所” ,吴忠中阿师范学校随即改名为 “宁夏省河东阿訇高级讲习所” 。

   1942年,虎嵩山被固原三营清真大寺聘为教长遂离开了吴忠。由于抗战条件日趋艰难,学校因经费筹集不易等原因也随即停办。

三、吴忠中阿师范学校主要师生名录


  苏盛华 (1897-1992),字实如,宁夏同心县韦州镇人。曾就读北京大学。新中国成立前曾任镇戎县教育局长、灵武县吴南乡清真完小校长、韦州中阿女子师范学校校长、宁夏私立中阿学校总务主任、吴忠中阿师范学校教师、宁夏磴口县县长、中宁县县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在吴忠及同心行医。

  王子忠 (1891-1960),民间按其小名习称 “王旦旦阿訇” 。宁夏同心王团乡人。他是虎嵩山的学生,也是虎嵩山办学时的助手和一生的挚友。1936年在宁夏省城(今银川)东大寺开学,兼任省立中阿学校阿文主任。1941年在吴忠中寺开学,任宁夏吴忠中阿师范学校阿语教导主任及副校长。并任中国回教协会宁夏省分会阿訇宣传团副团长,奔走各地,宣传抗日。新中国成立后北京米市胡同清真寺等寺开学。1956年秋回宁夏,先后在海原高崖西堡子、李旺堡清真寺开学。

  金玉书 (1914—1996),回族,河北河间人,1935年从河间到宁夏,1938年1月任云亭小学副校长,1938年7月任吴忠中阿师范学校中文教导主任,1940年后曾任瓷窑堡煤矿第一任经理、宁夏面粉厂副厂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曾在宁夏工业厅供销科工作,1960年在 “双反” 运动中以 “反革命” 罪被判刑15年,1963年甄别出狱,1978年平反按退休处理,1995年又按  “离休起义人员” 处理。1996年在银川归真。

  金文焕 (1910-1976),天津人,回族,毕业于天津扶轮中学及国立青岛大学行政教育系。日本侵华时,金文焕应召至江西庐山参加集训。1938年举家迁往宁夏投身教育,在金玉书之后接任担任吴忠中阿师范学校中文教导主任。1940年,金文焕从宁夏归返回天津继承父业,经营家族企业,并担任天津砖瓦工业同业公会秘书长,直至新中国成立初期所经营的几家企业被迫公私合营为止。后在反右及文革的社会动荡中屡遭迫害,于1976年病逝于北京,享年66岁。生前曾多次捐资维修天津沈家台清真寺。

  马明文 (1907-1993),宁夏吴忠人, 虎嵩山的女婿。民间习称 “三大哈知” 。1918年起曾在吴忠、同心、固原等地求学。1929年朝觐。1982年再次朝觐。晚年曾当选为吴忠地区伊协主任、自治区伊协常委、吴忠市政协常委及中国伊协委员等职。1993年7月29日在吴忠汉渠乡团庄村归真,终年86岁。

  丁育三 (1903-1983),宁夏同心县韦州镇人, 1938-1940年在吴忠中阿师范学校研究班学习,毕业后在吴忠、惠安堡、韦州及同心等地清真寺任教员或教长。1952年起任同心大寺教长,1953年7月-1958年6月任同心县人民政府副县长,1959年8月-1967年3月任县政协副主席。

  虎学良 (1918—1960)宁夏同心人,虎嵩山之子,少年时即受其父薪传,通晓阿语、波斯语及伊斯兰教经典,曾先后在宁夏私立中阿学校、吴忠中阿师范学校学习。1942—1953年虎嵩山在宁夏同心、固原、海原及甘肃临夏、平凉等地清真寺开学期间,虎学良均随同并协助其父处理日常事务、讲授经典及编译经书。他是虎嵩山的独子,也是其得意门生和主要助手。与马福龙、冶正纲三人在宁夏穆斯林青年中被并称为 “宁夏三杰” 。他协助虎嵩山完成了大量译著,同时自己也努力从事经书的编译。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平凉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副主席、平凉地区保险公司经理等职。

  马福龙 (1919-1970),宁夏贺兰县人,著名阿訇、伊斯兰学者。1934及1938年先后两次在宁夏中阿学校及吴忠中阿师范学校求学, 1947年与冶正纲被省教育厅保送去北京大学东语系阿拉伯语专业学习。1948年12月回到宁夏后,立志从事新式回族教育,培养中阿兼通的回族人才。在任银川新华寺教长期间,创办 “伊斯兰学社” ,编印教义普及教材,撰写教义研究著述并创办银川市新民完小。1955年被捕入狱达15年,在狱中仍坚守信仰与拜功,并撰写了数十万字的著述及回忆录。1970年3月19日,以 “抗改” 罪被 “错杀” ,终年51岁。 “文革” 后平反。一生著作颇丰。

  冶正纲 (1919-2009),宁夏贺兰县人。1934及1938年先后两次在宁夏中阿学校及吴忠中阿师范学校求学,后曾在石嘴山中阿学校、吴忠吴南中心小学及贺兰立刚云亭小学任教导主任或校长,1947年与马福龙一起到北京大学东语系马坚教授任教的阿拉伯语专业学习。1949年3月在北平进入华北革命大学学习,此后分配回宁夏工作。历任宁夏金积县文教科科长、宁夏民族公学教导主任、银川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等职。曾任宁夏回族自治区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兼宁夏伊斯兰教经学院副院长、银川市政协副主席等职。

  马昆山 (1919-1979),宁夏青铜峡市叶盛镇人。1938-1940年在吴忠中阿师范学校甲班学习。1940年任吴忠下桥寺及何家巷道清真寺教长。1947年到天津南开区三义庄清真寺开学,1949年上半年因准备去埃及留学返回宁夏,不料战事吃紧未能成行,遂在银川中寺开学。1951年任银川市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及全国政协委员,1956年任银川市副市长。1979年在银川归真。

  罗明道 (1915-1993),固原县三营镇人。固原著名阿訇。及长在三营大寺虎嵩山帐下受业。1934年虎嵩山在宁夏私立中阿学校任教,罗明道即随其前往该校学习,后又跟随虎嵩山就读于吴忠中阿师范学校继续深造,1940年卒业回三营担任三营西梁清真寺教长达十年之久。1950年7月任固原县副县长及固原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会主席,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西海固回族自治区(后改为自治州)成立后任自治区建设处长及区青联主席等职。

  金秉铎 (1922-    )宁夏同心人。1938年-1942年在吴忠中阿学校学习,1946年起曾被聘为甘肃靖远县吊沟清真寺、同心县小川子清真寺教长并任小川子学校校长。1949-1951年曾任同心县县民政科科长等职。1970年任自治区伊协委员、银南行署民族宗教事务局副局长等职。

  马明基 青海人,东乡族, 吴忠中阿师范学校毕业。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伊协副秘书长、青海西宁市副市长等职。

  纪玉清 (1921-  ),宁夏同心人, 1938-1942年在吴忠中阿师范学校学习,1942-1946年在灵武太子寺随张学明阿訇住学三年,1946-1948年第二次随虎嵩山在海原县穆家团庄、红古城学习两年,曾任同心县伊协委员、县政协委员及自治区伊协委员等职。

  李春田 (1919-2012),河南原阳县人,1938-1940年在吴忠中阿学校甲班学习,后曾任灵武县台子小学及银川西湖小学校长、贺兰县通昌小学教员。

  丁连仲 贺兰人,中阿学校毕业后,1943年受马福龙聘任为贺兰县清水中心小学教员,曾任贺兰县交通科科长。文革后平反复职。退休后曾任银川市罗家庄清真寺教长。

  虎秉吉 (1924—2012)宁夏同心人,虎嵩山的族孙,中阿学校丙班学生。1958年任同心县商业局食品加工厂厂长、商业局采购员。1965年调豫旺镇食品收购站任会计。

  杨秉成 (1922-   )平罗县渠口乡人,1938-1941年在吴忠中阿师范学校丙班学习,毕业后在平罗渠口东大寺讲经掌学。曾任石嘴山市政协副主席、平罗县伊协副会长。

  马维祺 贺兰人,吴忠中阿师范学校毕业。初任阿訇多年,新中国成立初期出任贺兰县四区副区长,文革后任贺兰县人大副主任等职。

  吴锡禄 (1913—1993) 平罗人,1952年任贺兰县文教科长、宁夏民委委员等职。曾任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史馆馆员、自治区伊协委员。

  马文治 (1919—1982),石嘴山市宝丰人,中阿师范毕业后曾赴青海西宁东关大寺继续求学,后任宝丰西大寺教长及贺兰县立岗西大寺教长。文革后任银川西关大寺教长。

  葛维礼 (1924-  ),江苏淮安人,1940—1942年曾在吴忠中阿师范学校学习两年。奉行哲合忍耶派。曾任江苏淮阴县王营清真寺教长、中国伊协委员、江苏省政协委员、江苏省伊协副会长。

  洪锦强 江苏淮安人。曾与葛维礼一起从江苏来吴忠中阿师范学校学习,后在上海某企业工作。

  戴忠庆 江苏淮安人。曾与葛维礼一起从江苏来吴忠中阿师范学校学习。后在淮安任阿訇。1966年归真。

  沙玉庭 江苏泗阳人。曾与葛维礼一起从江苏来吴忠中阿师范学校学习。后在泗阳任阿訇。以上四人曾一起来宁在吴忠中阿师范学校学习,当时被同学们称为 “四江苏”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